在生物质颗粒燃料储藏过程中,温度、湿度以及储藏方式的不同,可能引起生物质颗粒燃料水分、发热量及机械耐久性等特性的变化,从而对颗粒燃料的运输和应用产生不利影响。影响颗粒燃料全水分和发热量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相对湿度和储藏方式。其中,温度和相对湿度影响燃料和全水分和干燥速率。相对湿度越高,则全水分越高。封闭方式对水分蒸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温度为25℃、相对湿度70%时,露天贮藏条件下,玉米秸秆颗粒燃料会出现长毛、发霉的现象,相对湿度为60%时未出现变质现象,玉米秸秆颗粒储藏相对湿度一般应低于60%。在高湿地区,储藏玉米秸秆颗粒燃料时,应考虑增加通风除湿设施。
原煤消费占比高于60%以上,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化石能源的大量实用加速了我国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严重程度。从能源结构改善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经验来看,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成为了两大主要措施。我国可收集并作为新能源化利用的生物质资源约7.1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0%左右,目前过低的利用率与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严重不匹配,因此,燃料颗粒机等生物质成型燃料设备对未来资源发展的大空间必将逐步释放。成型燃料又是一种原料可再生的、环保的优质固体燃料,不仅可以替代煤炭,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代替燃料油和天然气。成型燃料的原料分散,与煤炭比较生产规模小、成本高,但是比燃料油和天然气在价格上仍然有不小的优势。